【资料图】
近期,不少消费者反映冰饮里的冰块“太任性”:有的饮品冰块含量超三分之二,有的连锁品牌不同门店的加冰标准不统一,有的店家强制加冰拒绝去冰……针对这些问题,中国消费者协会、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近日联合发布“饮品加冰需以尊重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前提”的倡议。倡议发出后,网友一致叫好。有网友形象地称之为“破冰行动”,更有网友提议在倡议基础上制定关于冰块的标准。
消费者主动要求制定行业标准,这并不常见。以往,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行业标准引发争议。比如有些地方为特色小吃制定标准,有人就对此并不买账。再比如有的行业标准,被质疑由行业龙头企业主导制定,有照顾相关企业利益之嫌,从三文鱼标准到新式茶饮标准,相关争议一直不断。
诚然,行业标准有助于品质控制,比如去年南京为鸭血粉丝汤制定标准,旨在防止低劣产品损害行业声誉。再比如,行业标准有助于“做大蛋糕”,从沙县小吃到柳州螺蛳粉,成功背后都有行业标准的功劳。但行业标准的必要性不能掩盖标准制定时的瑕疵,消费者对行业标准的质疑和担心也不无道理。如果特色小吃变得“东西南北中,都是一个味儿”,是否会影响店家的创新意愿?行业标准是否因为迁就某些企业而降低指标,或是为了给某些企业设立“护城河”而提高门槛?
与其通过事后解释、辟谣劝消费者接受标准,不如在制定行业标准时就让消费者扮演更重要的角色。当前,行业标准主要参考专家和业界的观点,消费者的参与感不强。相反,针对冰块的倡议则从消费者对具体问题的不满出发,集纳感性认识,发出理性声音,触及问题的痛点。网友能从一则倡议中主动联想到制定标准,说明消费者并不反感标准,而是希望制定行业标准时能更多倾听消费者的心声,充分体现消费者的意愿和利益。
帮消费者解决问题,赋予行业标准更大价值。当下,消费市场中仍存在一些制约消费意愿的现象,它们也像一个个“冰块”,需要用“破冰行动”来清除。有关部门和协会在制定行业标准时,不妨多考虑如何为消费者解决问题,既保障标准的专业性,也注重体现消费者的合理诉求,以更广泛的民意基础、更具说服力的行业标准,为释放消费潜力、促进经济复苏作出更大贡献。
X 关闭
资讯
- 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校长徐扬生:用4年的时间等到花开
- 哈尔滨铁路迎节后返程高峰 推出复工专列服务
- 冬奥动车组设5G超高清演播室 “瑞雪迎春”号智能化人性化结合
- 中欧班列“签证官”:日行10公里 用锤子“听诊”
- 西湖守兰人的春节美丽故事:花苞为伴 手留余香
- 民航“父子兵”和“夫妻档”坚守春运保障第一线
- 热闹喜庆过大年 浙东古镇浓浓年味引客来
- 广西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 德保县提升防控等级
科技
-
大山深处的书香春节2022-02-07
-
天津:男子涂改核酸证明进火车站被拘留2022-02-07
-
降雪致青海多条高速实行交通管制2022-02-07
-
广州番禺部分区域被划定为疫情防控管理区2022-02-07
-
错峰有序、防疫有力,畅通“最后一公里”——春运返程交通运输疫情防控有保障2022-02-07